?在工業生產中,壓縮空氣作為 “動力源” 和 “工藝用氣”,其露點溫度直接決定空氣質量 —— 露點偏高意味著空氣中水汽含量超標,輕則導致氣動元件銹蝕、儀表精度下降,重則引發產品受潮報廢、生產線停機,給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。當壓縮空氣系統觸發露點溫度偏高報警時,如何快速定位故障、高效處理問題,并建立長效預防機制,成為保障生產穩定的關鍵。下面小編將圍繞吸附式與冷凍式兩種主流干燥機,拆解故障根源,提供可落地的解決方案。?
一、先明確:露點偏高的核心影響與報警核實?
在啟動故障排查前,需先厘清露點偏高的危害邊界,并確認報警真實性,避免因誤判浪費人力物力。?
1. 露點偏高的 3 大核心危害?
設備損傷:高濕壓縮空氣進入氣動閥、氣缸等元件,會加速內部密封圈老化,導致漏氣;水汽凝結還會造成管路銹蝕,產生的鐵銹顆粒可能堵塞精密元件,縮短設備壽命。?
工藝失效:在食品包裝、電子元器件焊接、制藥等行業,高濕空氣會導致產品受潮變質(如食品發霉)、電路短路(如芯片氧化),直接影響產品合格率。?
安全隱患:在低溫環境(如冬季戶外管路),凝結的水汽會結冰,導致管路堵塞甚至爆裂,引發安全生產事故。?
2. 報警真實性核實:2 步排除儀表誤報?
報警觸發后,第一步需確認是否為露點儀故障導致的 “假報警”,而非實際露點超標:?
交叉驗證:調取在線露點儀的歷史數據曲線,觀察露點值是瞬時波動(如 1-2 分鐘內恢復正常)還是持續高于報警閾值(如超過 30 分鐘)—— 瞬時波動可能是氣流沖擊導致,持續高值則需警惕真實故障。?
儀器比對:使用經校準的便攜式露點儀,在同一取樣點(建議選擇干燥機出口 1 米內的管路)進行測量。若便攜式儀表讀數與在線儀表偏差超過 5℃(壓力露點),則需校準或更換在線露點儀;若兩者讀數一致且偏高,即可確認是系統除濕能力失效。?
二、分類型排查:吸附式 vs 冷凍式干燥機故障拆解?
壓縮空氣的除濕核心在于干燥機,不同類型干燥機的工作原理不同,故障點也存在顯著差異。目前工業領域中,吸附式干燥機(用于深度除濕)與冷凍式干燥機(用于淺層除濕)占比超過 90%,需針對性分析。?
(一)吸附式干燥機:90% 故障集中在 “吸附” 與 “再生”?
吸附式干燥機通過氧化鋁、分子篩等吸附劑的多孔結構吸附水汽,需定期 “再生”(通過加熱或降壓排出吸附的水分)以恢復吸附能力。其露點偏高的核心原因是 “吸附劑失效” 或 “再生系統故障”。?
1. 高概率故障:吸附劑失效(占比約 50%)?
故障表現:露點持續高于目標值(如目標 – 40℃,實際僅 – 25℃),下游精密過濾器濾芯出現灰白色粉塵(吸附劑粉化脫落),部分場景伴隨管路內壁結露。?
根源分析:?
吸附劑使用超期(常規壽命 1-2 年,若進氣濕度高則縮短至 8-12 個月);?
進氣溫度過高(超過 40℃),導致吸附劑吸附能力下降(溫度每升高 10℃,吸附量減少約 30%);?
前置過濾器失效,油霧或雜質進入吸附塔,堵塞吸附劑孔隙。?
處理方案:?
更換吸附劑(選擇與干燥機匹配的型號,如深度除濕選分子篩,普通場景選氧化鋁);?
更換下游所有精密過濾器濾芯(防止粉化吸附劑進入用氣設備);?
檢查前置過濾器壓差(超過 0.05MPa 需更換濾芯),若進氣溫度過高,需檢修上游冷干機或增加管路冷卻裝置。?
2. 關鍵故障:再生系統失效(占比約 35%)?
吸附劑需通過再生 “脫附” 水分,若再生系統故障,吸附劑會持續飽和,無法繼續除濕。?
常見場景 1:再生氣流不足?
故障表現:再生塔出口溫度無明顯升高(熱再生型),或排氣量微弱(無熱再生型),兩塔切換后露點仍偏高。?
排查點:消音器堵塞(用手靠近消音器,無明顯氣流感)、再生電磁閥未動作(線圈無供電或閥體卡死)、止回閥泄漏(再生氣流反向回流)。?
處理:清洗或更換消音器;用萬用表檢測電磁閥線圈電壓(正常 220V/380V),無電壓則檢查控制系統,有電壓則更換電磁閥;拆卸止回閥,清理閥芯雜質或直接更換。?
常見場景 2:再生參數異常?
故障表現:再生時間過短(如設定 10 分鐘,實際僅 5 分鐘),或加熱溫度不足(熱再生型目標 120℃,實際僅 80℃)。?
排查點:PLC 控制器參數被誤改、溫度傳感器(RTD)故障(阻值異常)、加熱管損壞(無電流)。?
處理:恢復控制器出廠參數(或按說明書重新設定再生時間、加熱溫度);用萬用表測量溫度傳感器阻值(如 PT100 在 0℃時為 100Ω),異常則更換;檢測加熱管電壓,無加熱則更換加熱管。?
(二)冷凍式干燥機:90% 故障源于 “制冷系統”?
冷凍式干燥機通過制冷系統將壓縮空氣溫度降至 2-10℃(露點溫度),使水汽凝結成液態水,再通過自動排水器排出。其露點偏高的核心原因是 “制冷能力下降” 或 “排水失效”。?
1. 核心故障:制冷系統異常(占比約 60%)?
常見場景 1:冷媒不足或泄漏?
故障表現:蒸發器結霜不均勻(僅局部結霜),出口溫度偏高(超過 10℃),冷媒壓力表讀數低于正常值(如 R22 冷媒靜態壓力約 0.5MPa,運行時低壓側約 0.3MPa)。?
排查點:用肥皂水涂抹冷媒管路接口(如冷凝器、蒸發器接頭),觀察是否冒泡(泄漏點);檢查冷媒過濾器是否堵塞(表面結霜)。?
處理:找到泄漏點后補焊,抽真空后充注匹配冷媒(按干燥機銘牌標注量添加,不可過量);更換堵塞的冷媒過濾器。?
常見場景 2:冷凝器散熱不良?
故障表現:冷凝壓力過高(如 R22 冷媒超過 1.5MPa),冷凝器表面溫度燙手(超過 50℃),制冷量下降導致露點偏高。?
排查點:風冷式冷凝器灰塵堵塞(翅片間積灰)、散熱風扇故障(不轉或轉速慢);水冷式冷凝器管路結垢(進出水溫差小于 5℃)、水閥未全開。?
處理:風冷式用高壓水槍(壓力≤0.3MPa)清洗冷凝器翅片,檢查風扇電機電壓,故障則更換;水冷式用檸檬酸溶液循環清洗冷凝器,確保水閥全開,若結垢嚴重需拆洗。?
2. 易忽視故障:自動排水器堵塞(占比約 25%)?
即使制冷系統正常,若凝結的液態水無法排出,會重新蒸發進入壓縮空氣,導致露點升高。?
故障表現:干燥機底部積水(觀察鏡可見水位),排水器無水滴出,手動排污閥打開后有大量水排出。?
排查點:排水器浮球卡死(無法上浮打開閥門)、濾網堵塞(雜質卡住閥芯)、電磁排水器線圈故障(無供電)。?
處理:拆卸排水器,清理浮球或濾網雜質;電磁排水器需檢測線圈電壓,異常則檢查控制線路,正常則更換排水器。?
三、長效預防:建立 3 級維護體系,避免故障復發?
解決當前故障后,需通過系統性維護預防問題再生,建議建立 “日常巡檢 – 定期維護 – 年度校準” 的 3 級體系。?
1. 日常巡檢(每日 1 次)?
記錄干燥機入口溫度、壓力(吸附式≤40℃,冷凍式≤38℃);?
檢查露點儀讀數(吸附式不高于目標值 5℃,冷凍式不高于 10℃);?
觀察自動排水器是否正常排水,吸附式干燥機切換時有無閥動作聲。?
2. 定期維護(按周期執行)?
?
?
3. 年度校準(每年 1 次)?
校準在線露點儀(委托第三方機構,確保精度誤差≤2℃);?
檢測吸附式干燥機再生溫度傳感器、冷凍式冷媒壓力表(誤差超 10% 需更換);?
對吸附式干燥機 PLC 參數、冷凍式制冷系統壓力進行全面檢測,優化運行參數。?
四、應急處理:15 分鐘快速響應流程?
若生產線無法停機,可按以下流程快速控制風險,為后續維修爭取時間:?
切換備用設備:若系統配置備用干燥機,立即將故障機旁通,投入備用機(關閉故障機進出口閥,打開備用機閥門);?
臨時除濕:無備用機時,吸附式可手動延長再生時間(如從 10 分鐘增至 20 分鐘),冷凍式可臨時調低制冷溫度(如從 8℃降至 5℃);?
下游保護:關閉對濕度敏感的用氣點(如儀表、電子車間),改用瓶裝氮氣臨時供氣,避免產品損壞;?
故障隔離:若露點持續升高,需關閉干燥機出口閥,排空管路積水后再檢修,防止高濕空氣擴散。??
壓縮空氣露點溫度偏高報警并非 “小故障”,其背后可能隱藏干燥機核心部件失效的風險。處理時需先核實報警真實性,再根據干燥機類型針對性排查(吸附式重點查吸附劑與再生系統,冷凍式重點查制冷與排水),最后通過系統性維護建立長效機制。只有將 “故障處理” 轉化為 “提前預防”,才能確保壓縮空氣質量穩定,為生產保駕護航。
發布時間 25-09-19